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談坐到站


银行坐休息- Pixabay上的免费图片

從坐到站是很基本的動作,幾乎每天我們都要自床上站起來去刷牙、吃飽了從椅子上站起來、看完電視從沙發上站起來......都需要完成做到站的動作。

坐到站也是很多功能性動作的基礎、病友必須要從床上站起來之後才能轉位到輪椅上,並有也必須從輪椅上站起來才能轉位到馬桶上。所以從坐到站是訓練上很重要的課題。

站起來這個動作需要下肢還不錯的肌肉力量,我們也常常用這個動作來訓練下肢的肌力。
治療師可以巧妙的調整兩隻腳的位置,來完成兩隻腳不同比重的力量訓練。

還有從坐到站也是一個動態訓練的方式,病友可以藉由這個動作,練習重心的轉移。

如此多用途的動作,病友能不多練練嗎?


附上新北市輔具中心主任楊忠一治療師介紹的從坐到站

https://youtu.be/ipJd-HR949E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血栓溶解劑與機械取栓術

血栓溶解治療(IV rtPA)目前已經是在急性梗塞型中風在治療中的第一選擇。罹患梗塞型腦中風的病人統計上不到三分之一的病友可恢復到原先正常的功能;而若有機會使用血栓溶解劑將會增加30%復原的機會。然而目前臨床上血栓溶解劑必須在腦中風發生的3小時之內使用。超過3小時使用則有可能增加腦部出血的機率。此外,嚴重的腦中風(NIHSS>25),症狀已迅速改善或輕微的患者,影像上發現有大量水腫、腫塊效應或中線偏移(midline shift)等的嚴重腦中風的徴兆,以及過去曾腦中風及合併糖尿病者目前都不適於打rtPA。然而受限於極短的可施打的時間,能夠及時接受治療的病友仍屬少數(大約少於所有中風的5%)。因此能在發作後6-8小時(目前甚至有報告指出某些狀況可以到發作24小時內施作)的機械取栓術(mechanical thrombectomy) 成了一個治療的新選擇。

File:Merci L5.jpg
機械取栓。導管放在血栓附近勾住血栓後再將血栓移除


機械取栓術是利用動脈導管進行血栓抽吸,將血管打通。然而受限於導管大小,目前對於大血管栓塞的效果較佳。目前必須影像診斷為顱內大動脈阻塞,前循環在發作 8 小時內、後循環在發作 24 小時內,NIHSS在8-30間。也由於技術與設備/人力的限制,能施作的醫院有限。以雙北而言,2017年可以施作的包括臺大、榮總、三總、林口長庚、亞東、淡水馬偕、雙和及臺北慈濟。

對於已經施打rtPA的病友,如果也是機械取栓的適應者,仍有機會接受機械取栓。

雖然以上兩種方法是目前梗塞型腦中風的急性介入方法,但是否適用仍必須合格的神經科醫師評估後給予建議。

參考文獻:國健署腦中風手冊

談坐到站

從坐到站是很基本的動作,幾乎每天我們都要自床上站起來去刷牙、吃飽了從椅子上站起來、看完電視從沙發上站起來......都需要完成做到站的動作。 坐到站也是很多功能性動作的基礎、病友必須要從床上站起來之後才能轉位到輪椅上,並有也必須從輪椅上站起來才能轉位到馬桶上。所以從坐到站是訓...